《北林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刘新颖:播撒希望,以爱护航

   期次:第700期      查看:14   



  ●我荣幸成为了北京林业大学第四批教师乡村振兴支教团一员,前往内蒙古科右前旗支教。在去往前旗的飞机上,看着下方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原,心中除了激动和兴奋,还有一丝的忐忑。
  第一次去往如此遥远的北方,刚入职几乎没有从教经验的我能否胜任这次任务,支教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,但参与这项神圣的事业,不仅能为学生们插上梦想的翅膀,也能够助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。一想到此行是对“知山知水,树木树人”的有力践行,我的心中又多了一份坚定。播下希望的种子我支教的大坝沟中学是位于城郊的一所乡镇中学,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且家庭条件普遍偏差。虽然做好了学生基础较弱的心理准备,但在实际教学过程遇到的情况还是让我很震惊。我上的是化学课,在讲到硫酸铜化学试剂时我展示出了室内游泳池的图片,我告诉孩子们:“游泳池水呈蓝色就是因为有这种试剂的存在”,然而他们一个个却露出了茫然的表情,对图中的泳池表现得很好奇。后来我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人去过,更别说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了。
  相比城里的孩子从小就十八般武艺,这里的孩子接触和认知的东西太少了。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再次深思支教的意义,除了向这些孩子教授知识以外,更应该为他们打开一扇“窗户”,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。越早播下希望的种子,就能越早开出梦想之花。
  助力教育公平与宣传生态文明我出身于环境学院,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,我开始思考:如何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为“教育公平”助力?我认为,我们支教老师来自高校,更应该将先进的发展理念传播到乡村传递给学生。因此,我在讲授课本上化学知识的同时,也会向学生们科普“双碳”“美丽中国”等国家战略以及“环境保护”“污染治理”等绿色理念,身体力行地进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。教育者,先受教由于我刚入职,教学经验并不足,但我很幸运地与化学教研组组长侯德平老师分在同一办公室。侯老师从教30年,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,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。让我感动的是,年近60岁临近退休的侯老师虽然心脏不好,但仍然坚持在三尺讲台,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  每次上课前侯老师都认真备课,写教案、课后写教学反思。我开玩笑说:“您都教了这么多年了,还需要这么仔细地备课么?”侯老师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要把每堂课都当成第一次上课,重视每一堂课就是尊重知识,尊重学生。”侯老师这样一位活教材对待上课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,同时我在心里告诫自己,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。学以致用,实验悟道化学作为一本应用性很强的学科,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,百闻不如一做。通过做实验能让学生将学到的课本知识加以运用,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。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个人经验,我在带领学生实验的过程中,努力训练他们发现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并提升科研素养,引导他们从实验中悟出“严谨、求是、创新”的人生道理,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。
  时间很快过去,我已褪去当时的青涩和忐忑,多了一份成熟与自信。同时,我也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践行“教育家精神”,我认为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是: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,只需适当的关心和培养他们都能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芒。“教育,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”。不忘初心,我将牢记立德树人使命,继续播撒希望。“触动心灵的教育,才是成功的教育”。以人为本,我会不断涵养育人智慧,用真心换真情,做好新时代学生成长的引路人。
  人物介绍:刘新颖,博士,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工程专业,现任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。支教宣言是“助力乡村振兴,尽现塞外新晴”。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。主持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8项,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。曾获校级“优秀研究生”“优秀研究生干部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荣誉称号。北京林业大学第四批教师乡村振兴支教团成员,担任科右前旗大坝沟学校九年级化学老师,兼任实验教员与实验室管理员。(来源:教工部)

北京林业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1494次访问,全刊已有25695752次访问